今日,多家媒体转载重庆晨报的《中国好男友:“脱光”当天买彩票中694万 他要分女友一半》一文,文章报道一90后小伙购买6元彩票中得双色球16052期头奖694万元,但是《新浪彩通》发现,该中奖新闻漏洞百出,如果排除作者不懂彩票或笔误的话,该新闻很可能是记者杜撰。
有网友对此质疑说:“彩票圈的记者操守去哪了?这么明显的错误都看不出,如此编造的大奖新闻又如何获得彩民的信任?”如今,每当双色球或大乐透开奖后,模式类似的大奖新闻层出不穷,没有新意不说,一些明显的细节错误更是比比皆是,让人不得不认为,这些彩票大奖新闻都是人为捏造。
“6元机选中694万”疑似假中奖新闻
5月12日,包括新华网、网易新闻和凤凰资讯等多家媒体都纷纷转载了重新晨报的一篇《中国好男友:“脱光”当天买彩票中694万 他要分女友一半》文章,文内介绍主人公是重庆九龙坡区某高校学生小韦,在5月7日傍晚和女友去看电影《美国队长3》时,女友小梁提议小韦去购买几张彩票,趁女朋友买刮刮乐的当儿,小韦从自己口袋里掏出6元零钱,机选了三注双色球,并将彩票由女友小梁保管。而在5月8日上午,女友小梁电话告知小韦中得双色球头奖694万。
《新浪彩通》发现,从媒体公布的中奖彩票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到,该票出票时间为2016年5月7日18点45分01秒,开奖时间是2016年5月8日。我们都知道双色球开奖时间是每周二、周四和周日,5月7日是周六,双色球是不开奖的。而文章中,女友小梁是在5月8日(周日)上午查询得知中得双色球头奖,而当期开奖应是5月8日(周日)晚开奖,所以,如果不是记者自己笔误或不清楚开奖时间,就很有可能是编造的!
大中奖新闻彩民越看越骂 记者却越骂越写
翻看现在的彩票大奖新闻,妇女首次买彩击中500万难以置信么?85后打工仔10元中500万听闻“刺耳”么?老板破产之际中900万翻身“引人作呕”么?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奖新闻屡遭质疑,越是花几元钱元机选中巨奖这样的罕见小概率中奖事件,就越遭广大网友的“咒骂”。中国式中奖新闻的宣传似乎在走向一个“误区”,但这个“误区”,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因1:官方垄断彩票市场,媒体成为必要宣传工具
对于大奖获得者的采访其实一直是个难点,很多记者在写新闻时资料严重不足,而为什么不足?更多的来源于彩票机构的不配合,或者只是给记者通稿,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新闻都非常配合。而一旦媒体提到一些疑问和核心问题时,就闭口不言,甚至动辄封杀。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记者大部分时候无法真的联系到大奖获得者,更不用说去深入采访他们的点点滴滴的,从而导致写出来的中奖新闻其实更多的是来源于机构给的一些宣传资料,稿子缺乏血肉,为了弥补上就得开动脑筋编。
众所周知,中国的彩票与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彩票性质不同,我们的彩市是完全国家垄断,政府经营,可以说“彩票销量”成为相关部门业绩的衡量标准。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而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今天,之于中国的彩票市场来说,“笔杆子是可以出销量的。”
媒体对于中奖小概率事件的宣传,既可以吸引彩民的关注,又能够引发彩民购彩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官方”来说也算协助其完成任务。当然媒体的这种宣传,不仅涵盖中奖新闻的宣传,同时包括了公益的宣传,只是还没有将中国彩票的公益属性置之于“功利”之上。
原因2:新闻属性与中国彩市客观情况冲突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但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却与中国彩市客观情况相冲突,这也直接导致了彩市新闻的“真实性”缺失。
在中国的大奖得主,特别是百万级、千万级的巨奖,得主不仅要遮面兑奖,更要隐姓埋名,他们不愿意诉说,更不愿意将任何能辨别出自己的细节见诸于报纸,但是各大媒体却要将彩票这种“形态”以新闻的方式呈现,怎么办?还是只能编。
久而久之,化姓出现了,管吴先生叫李先生,管李先生叫周先生,这当然还不算完,在得主隐姓埋名的前提下,所谓的“彩票”新闻更是少了客观的约束,因为不会有哪个得主傻到站出来怒吼一声:“你怎么把我写成这样了?这不是事实!”即便是说出点细节的大奖得主,有些记者也会添油加醋的报道出来,使之活灵活现,没有透露任何消息的大奖得主,记者可以随心所欲的编撰出来。
原因3:彩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彩票新闻的“名声”日渐西下,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所造成的。由于“彩票新闻”只是简单的陈述中奖事件,似乎谁都可以参与到报道中来,无技巧、无难度、低门槛、低要求,甚至在报道中稍有偏差,当事人(即巨奖得主)也不会出来指正,久而久之,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不会被修改,对于稿件的审核标准也越来越低。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仅仅指报道彩票行业新闻的这些媒体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各省市地方的福彩和体彩中心工作人员亦是如此。其实相当一部分稿件,是体彩和福彩的工作人员采写出来的,毕竟巨奖得主兑奖时都要到体彩(福彩)中心,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官方的工作人员是第一个接触到大奖得主的,他们经常独家写稿并且被其他媒体转载,但确实质量参差不齐。当一些超级小概率事件,在被一个人用略带忽悠的不严肃语言表达撰写以后,负面效果可想而知。
原因4:千篇一律的小概率中奖宣传 彩民已审美疲劳
中国现在大约有14亿人口,而假设每个月都发生“小伙路过彩票店机选双色球中得1000万头奖”的事件,是不是也算超级小的概率事件了呢?但是出现的这类新闻,各大媒体都会对这样的中奖新闻重点处理,隔几天就一篇放在显著位置显著版面的类似新闻,似乎会让彩民本就烦躁的神经再次紧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轻松中奖?我却从来没中过?
媒体报道彩票 应秉持公正公信
《新浪彩通》分析认为,中国彩票公信力出现下降既有本身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又有媒体推波助澜的负作用造势。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媒体作为新闻的主要传播源,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人们首先会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
其实,有的中奖新闻报道只是媒体道听途说的,并没有根据来源就加以报道,都是传播假信息和无价值信息的信源,虽然能够吸人眼球,但是它给彩民造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假象。
而在正面宣传的角度上,媒体却显得不是那么推陈出新,以近年来,媒体对于大奖得主的报道举例,不论哪家媒体的报道稿件,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通式”,如:亿元巨奖获奖人是在广州打工的一名外地小伙,年方20,为中奖号码守了半年之久;六旬老太路过投注站机选彩票中得万元大奖。
暂且不说这些中奖新闻的真实性,虽然媒体报道的这些类似的中奖新闻能够吸引彩民的兴趣,但固定化模式的报道,反而引起彩民的质疑,没有让彩民买账。
对于如何解决中国彩市新闻宣传中的弊端,如何扭转彩票宣传的负面形象,笔者在这里不愿细谈,因为这不仅仅需要的是媒体一家在宣传方式、宣传理念上的改变,更需要整个业界的努力,大到国家级的彩票管理机构,小到各省市县的彩票中心,网站、纸媒通力协作,整个业界要统一思想,严格标准,把准方向,加强培训,共同转变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多说无益,关键在于怎么做,谁来牵头做。(玉杰)